西安外国语大学保卫处
学校主页  /  设为首页  /  加入收藏  /  联系我们
 
消防管理
消防管理
 
消防管理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消防管理 >> 消防管理 >> 正文

特定使用场景下(高校校园)充电宝失火深度解析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   发布时间:2025/11/10  阅读次数:


特定使用场景下(高校校园)充电宝失火深度解析

 

在如今的大学校园,充电宝已成为与手机、笔记本电脑并列的“生存必需品”。然而,这个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设备,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。

近年来,校园内因充电宝引发的火灾事故接连发生,不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,更直接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。今天,本文从电化学机理、风险诱因两个维度,深度解析校园充电宝失火的原因。

一、充电宝失火核心元凶:锂电池的热失控!

充电宝失火的本质是——内部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!

这一过程具有明确的电化学演化路径,是一个正反馈的、不可逆的链式反应过程,通常由机械、电、热三类诱因触发,最终通过内短路形成火灾隐患。

具体过程可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:

1.诱因阶段

内部短路: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诱因。电池内部隔膜因机械滥用(如摔落、挤压)、电滥用(如过充过放)或热滥用(如高温环境)而破损,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,产生巨大电流和热量。

外部短路:充电宝外部电路或接口故障,导致正负极直接连通(劣质充电宝往往缺乏完善的短路保护电路)。

过充:当电池已充满,若充电器或充电宝内部的电池管理系统继续施加充电电流,会导致过多的锂离子嵌入负极,形成金属锂枝晶。这些枝晶尖锐如针,极易刺穿隔膜,引发内部短路。

过放:将电池电量耗尽至截止电压以下,会导致电极材料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损坏,再次充电时易引发短路。

2.链式反应阶段

初始产生的热量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。

温度达到约90-120°C时,电池表面的SEI膜开始分解,分解反应放热,进一步推高温度。

温度升至约130-150°C时,隔膜开始熔化收缩,导致更大面积的内部短路,产热急剧增加。

温度继续升高至约180-200°C,正极材料分解,释放出氧气(尤其是钴酸锂电池)。

氧气的释放为电解液(易燃的有机溶剂)的燃烧提供了条件,电池内部压力和温度瞬间飙升。

3.爆发阶段

最终,电池壳体无法承受内部高压而破裂,喷出高温电解液蒸汽和粉尘。这些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,遇高温或明火立即发生猛烈燃烧甚至爆炸。整个热失控过程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,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,灭火极其困难

二、校园场景下的风险放大因子

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,多种因素叠加,显著放大了充电宝的风险产品良莠不齐与“山寨”泛滥学生群体对价格敏感,易被低价劣质充电宝吸引。这些产品为了压缩成本,普遍存在:

1.使用瑕疵或回收电芯。电芯本身存在瑕疵或已接近寿命终点,内阻大,自放电率高,极易发生短路。

2.简化或虚标保护电路。缺少可靠的过充、过放、过流、短路保护芯片,或保护阈值设置不当,形同虚设。

3.结构设计粗糙。内部结构松散,电芯固定不牢,缺乏必要的隔热和泄压装置,无法有效应对意外冲击和内部压力积聚。

使用习惯不当

1.边充边用(充放电同时进行):此过程会产生大量热量,若散热不良,极易导致电池过热。尤其是在玩游戏、看视频等高功耗场景下。

2.长时间过充:习惯于整夜充电,即使有保护电路,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也会加速电池老化。

3.不当放置:将充电宝放在床上、沙发上等柔软密闭表面,或暴露在阳光下(如窗台),阻碍散热,导致热量积聚。

4.随意抛掷磕碰:学生对个人物品的粗暴使用,可能导致电芯内部结构受损,埋下短路隐患。

5.充电设备不匹配:使用非标、劣质或功率不匹配的充电器为充电宝充电,可能导致电压电流不稳定,引发过充或充电接口过热。

宿舍空间的风险聚合

高校宿舍的密集居住环境显著提升了火灾危害程度:

易燃物高度集中:床铺、书本、衣物等易燃物品围绕充电区域摆放,一旦充电宝发生爆燃,火势可在 30 秒内蔓延至整个床位。

逃生路径受限:多人宿舍的通道常被杂物堵塞,加之夜间休息时房门多关闭,火灾产生的浓烟易导致人员被困,增加救援难度。

监管存在盲区:自习室、图书馆等公共区域的充电宝无人看管,故障设备长时间闲置充电,成为隐蔽的火灾源头。

结语

校园充电宝安全,绝非小事。它既是产品质量问题,也是科学认知问题,更是行为习惯问题。每一次充电宝失火事故的背后,几乎都是“有缺陷的电芯”与“不安全的使用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作为高校管理者和学生,我们应提升自身的“能源素养”,从了解其科学原理入手,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个掌中的“能量块”,才能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,而非成为潜伏在身边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

素材引用来源:本文素材来自内容和资料来源于中国消防南渡印记,版权归原作者,文章可能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、引文不规范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,本文仅供学习交流。


下一条:2024-2025年全国高校十起火灾事故典型案例

CopyRight © 2014-2021 西安外国语大学保卫处 版权所有
地       址: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6号
邮       编:710128
电       话:86-29-85319110
技术支持:新势力网络